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范曾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范曾先生艺术研讨会摘要

2007-04-19 12:34:58 来源:紫禁城 147 Forbidden City 2007.04作者:
A-A+

  《紫禁城》整理


  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今天故宫博物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共同举办范曾先生的研讨会,可以说是大家云集。诸位这么踊跃,会聚在一起参观范先生的画作展览、研讨他的艺术,体现了大家对范曾艺术和他个人的一种亲近。我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对范先生的艺术创作和他对我们时代的贡献、对我们国家的贡献表示由衷敬意,对他向故宫博物院捐献书画精品表示敬意。


  我觉得,范曾先生的绘画创造了一种文化符号,这是我们这个时代艺术创作的标志之一。能够为一个时代创作一个符号,这个符号能表现这个时代,这样的画家是很少的。我想,范先生对文化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贡献让我们感到亲近,不仅仅因为他在学术创作领域成就卓越。范先生作为一个学者、一个画家、一个诗人,他对这个社会表达了一种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对社会的关心、关注,对社会的奉献使人感动。作为一个艺术家,这种奉献精神构成了一个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一个整体人格。


  刘梦溪(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刚才看了范先生的画展,我很有感触。虽然时间有限不及细看,但匆忙看后也有心得,简言之就四个字——画以载道。


  这个话不是对每个画家都能讲的。当代画家多矣,我们能都对他们讲“画以载道”吗?今天这个展览和研讨会的主题词叫做“回归与超越”,我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但我认为这个题目非常准确。这是新传统主义、新古典主义的意思。我看范先生的画,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够从他的画里看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和传统文化的基本构成。我们不能说任何画家的画里都能看出中国文化的因子,但是敢对范先生这么说。原因何在,在于范先生本人有着深厚的古代文化、古典文学的修养。


  跟范先生交往谈话,我们感觉如同面对古人,就是说他有古人之风。这个“风”的来源,与他本人家学渊源有关。他是江苏南通人,范仲淹的后代。明清以来13代,范家代代有诗,直接到今,我们知道这个家庭的家风有多么好。并不是所有大族家风都能相传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大族都有溃败流散,家风之不存,文化也不一定存下来。而范家存下来了,承载了家风。这个传统文化的传递过程是很艰难的,所以我们看范曾先生的画有这样厚重的含量,有这么多文化内涵,这不是偶然的,不是人人都能为之。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前不久有一次画国画,文怀沙先生在画展上大声说道,衮衮诸公谁能进入历史?说完,看了看范曾先生,我体会,意思是说范曾能够进入历史。要进入美术史,作为我们中国的画家来说,一是要有民族之魂;一是要有传统之根,还要载道。范先生一向是朝这个方向做的,而且做得很出色。


  在绘画技法上,范曾的线条艺术创造了范家一体,造型符合20世纪以来的美学观点。而在用笔上,他借鉴了徐悲鸿先生的画法,然后创造了自己的风格。


  范曾先生很早注意到中国画和中国诗的关系。他在南开大学系统学习过历史学,我觉得这对他的成长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的整体认知,可以了解中国文化是怎么发展的,了解古人如何在历史中成长,怎样发挥作用。所以,范先生创作的历史人物画,能够比别人更加入木三分。


  范先生有这样的艺术成就,一方面是他的天才,另一方面也是他肯下苦功。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到他的宿舍看他,见屋子里贴满了诗,他整天在背。在绘画上,他用线条来刻画人物,也是下了大工夫才能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不夸张地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画家里面,范曾的国学是最好的。他在美术史领域是我的学长,而在国学上可以说是我的老师。


  杨新(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研究员):


  故宫博物院最近几年有计划地收藏了一些当代画家的作品,目前接受的捐赠包括有李可染先生、李苦禅先生作品,接着就是吴冠中和范曾先生。二李先生在艺术界、文艺界都是很受尊重的大家,无可争议。但是吴冠中先生和范曾先生的画作入藏故宫,社会上就有争议了。我觉得故宫能这么做是很有远见的。为什么呢?从研究艺术史的角度说,我们收藏作品,一是看它的真伪,二要注重它的好坏。不管哪个流派,也不论哪种风格,只要其艺术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就应该收藏。


  今天研讨会的题目是“回归与超越”。怎么超越法?现在几乎整个艺术界都在研究,都在想办法。中国传统的人物画可以上溯到唐代,后来渐渐衰弱,直到清末的任伯年,才把人物画提上一个高度。我注意到,范曾在这方面有两个吸收,一是在传统上适当吸收了西洋的东西,另外是他注重借鉴传统。我最喜欢的就是他这种风格的作品。比如宋代梁楷的画,很简练,很概括,但我们还没有见到过他大幅的东西。而范曾的某些人物画,比真人还要大的。这么大的泼墨写意,没有很好的技术锻炼,没有很好的笔墨功夫,是很难完成的。再有人学范曾这个技法是不容易的,这其中既有笔墨还有精神,不是一般人能够达到的。


  卢禹舜(中国画院副院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


  我想借范先生提出的回归古典,回归自然的主张谈点个人的体会。这个问题对于当前中国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中国画要发展,要复兴,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文化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不能凭借外来文化的加工改造,必须从民族文化中吸取营养。比如文学、历史、书法、哲学等等,这些都是中国画生存和发展的源头活水。范先生提出回归古典的主张,是要从古典文化中吸取养分,达到超越。


  再说回归自然。中华民族艺术最基本的美学思考正是人与自然造化中的和谐启示,是用心去感悟自然。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说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在和谐。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和谐的智慧在自然。自然贯穿整个中国文化当中,这就是一种和谐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中形成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境界,我觉得实际上是胸怀问题、境界问题。范先生有胸怀,有大的境界。他既是传统的画家,也是为传统开创新路的画家。他在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始终保持对民族文化的自豪和自信,用最真诚的心灵坚守民族文化的传统,同时也一直从理论和实践中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范先生在当代对我国美术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也必将在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显现出更深远的价值。


  姚钟华(云南油画学会主席、著名油画家):


  作为范曾的朋友和老同学,我们有将近50年的交往,我对范曾很了解。范曾的画,从直觉来讲我感觉有“气”。不是指傲气、狂气,而是四种气。第一是才气,第二是浩气,第三是正气,第四是骨气。我感觉他这个人有这四种气。


  才气在范曾身上表现得很强烈。他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艺术家,从青年时代到现在都是这样,才华没有衰竭。他曾经拿出300万在南开大学建一个东方艺术系,有些挥金如土的气派。其实比他有钱的人有的是,但能这么做的并不多,这就表现了他的浩气。另外就是正气,他的诗词、文章中都有一腔正气。刚才有先生讲“画以载道”,我的理解,“道”就是正气。至于骨气,范曾这些年经历了不少坎坷、波折,而他没有退缩,证明他始终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正因为有这四种气,他的画才有底气,才没有浑浊的感觉。一个人的学养会不自觉地表现在他的艺术里面,这是谁也骗不了的。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范曾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