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范曾教授受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并文研所研究员大会迎辞(代序)刘梦溪
对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来说,今天,2006年5月22日,农历丙戌年4月25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中国的大画家、当代大儒范曾先生,正式入我们所,成为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正式成员。 我称范曾先展开
既见君子,乐且有仪
——范曾教授受聘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导并文研所研究员大会迎辞(代序)刘梦溪
对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来说,今天,2006年5月22日,农历丙戌年4月25日,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因为中国的大画家、当代大儒范曾先生,正式入我们所,成为中国文化研究所的正式成员。 我称范曾先生是当代大儒,绝不是虚美之词。不知者以为范曾仅仅是画家、书法家,一般的知者或许还知道他善于写诗,文章写得很好。其实比这一切更重要的,在我看来,是他超科侪辈的学养和学问。他是一位有渊源、有宗主、有自己独特语言符号的学问家。光是《庄子显录记》一书,就可以确立他的学术地位。最近一期《中国文化》刊载的《南通范氏诗文世家序》,可以让我们明了他的家学渊源;同期刊载的《大丈夫之词——论辛稼轩》,可以看出他的词学修养;这期刊物前面的“学人寄语”,从中可以体味到他独特的语言符号。他的学问的根底是史学,他所追寻的是人类精神的故乡。
这并奇怪,因为他在大学念的就是南开大学历史学系,雷海宗、郑天挺等史学大家,都是他的授业老师。后来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开始学的也是美术史专业。80年代以来,他一直是南开大学教授,并担任过国家学位评议组成员。因此,今天来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工作的这位新相知,我们说他是画家、书法家、诗人、作家可以,说他是历史学者和思想史学者,更可以。只是我们要切记:范曾先生绝不仅仅是画家或者书法家,他是一位跨学科的通儒。人类大脑左右两方面的功能,都被他发挥得淋漓尽致。如果仅仅是图像的支撑,不会有他如此深邃的精神力度;如果光是理念的结构,不会有他如此磅礴丰沛的精神气象。
这样,大家就知道,范曾先生的到来,给我们中国文化研究所带来怎样的喜悦。墙壁上的欢迎语牌,是我们专门做的。我们选了《易经》里面的话:“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学问”两字都在其中了,我们并且愿意范先生能够畅意宽心地和我们相聚在一起。我们选了《诗经》里面的话:“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原诗四章,赞扬的是国家的贤臣,我们断章用来表达对范公的赞佩之意。我们还选了《论语》和《楚辞》里面大家熟悉的话。范公虽然和我们同住京城,但朋友从远方来,孔子还说“不亦乐乎”,那么从近处来,一定更加高兴。因为现代社会越是住得近,越不容易有见面的机会。屈原《九歌》里的“乐莫乐兮新相知”,诗句里有欢欢流水的声音,更适合我们此刻的心境。收起